极速打开
打开爱书小说APP 去广告阅读

返回

海上升明帝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659章 新内阁新首辅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皇帝下诏,举行廷推。

  六部尚书、侍郎,都察院都御史、谏院谏议大夫、大理寺卿、通政使、国子监祭酒,加上内阁大学士、协办大学士、翰林学士、六科掌印都给事中、十三道掌印监察御史、奉天府尹、山东总督兼巡抚等一干重臣,出席廷推。

  所谓廷推,就是廷议推举。

  “听闻宋首辅自请外放,已定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?”

  蓬莱宫待漏房,不少大臣已经得到了这消息。

  “陛下莫不真要换阁?”

  “我倒奇怪陛下怎么会举行廷推!”

  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了绍天大帝的独裁专制,现在突然要廷推,他们还有些不太习惯了。

  以前朝廷用人,中低级官员的任免是吏部职责,对低于三品的一些重要官职,吏部的内部有部推,由吏部尚书和左右侍郎,会同分管各司的主事郎中们集中会议,讨论出合适的侯选人,最后由尚书本人决断。

  而对于三品以上大臣,一般由皇帝钦定。

  不过对于一些有争议较大的情况下,才会廷推。

  廷推也是廷议的一种,廷议议的是军国大事,如今渐被总理处取代,明中期以来,文官政治越发成熟。

  尤其中后期的文臣,不仅在推选官员时有自己发言权,而且在各种国家大政上都能反应自己意见,并为此设立部推、廷推、廷议等各种制度。

  不过廷议和廷推其实召开的时候并不多,前者主要讨论立储、国家大典、边关重要军事等,后者则主要是三品以上重要官员人选争议较大时,

  说白了就是皇帝势弱的一种表现。

  朱元璋、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,大权独揽,这种制度是不可能的。

  仁宣时也较少例子。

  直到英宗后文臣势力大涨,后面的几任帝王又平庸倦政,才让本来高度集中的皇权撕开了口子,直到弘治以后,这样的制度才成惯例。

  可朱以海起兵以来,我行我素,哪会受这些束缚。

  初时,一直领兵在外,三品以下官倒是由部推,可三品以上基本上都是皇帝直接钦点。

  不过就算是在崇祯时,廷推、廷议后文官也只是向皇帝提供方案建议,或者提出人选,最终裁决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。

  比如说刘鸿训他们那次廷推阁臣,就是让廷推了十个人选,最后皇帝拿筷子夹了六个名签,十选六,拜为内阁大学士。

  皇帝也可以完全对大臣的方案和人选置之不理,凭个人喜好来决现,虽然完全驳斥的情况不多,但廷推廷议在明末时确实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一种政治制度。毣趣阅

  可在绍天朝,这套已经被放弃不用许久了。

  现在皇帝突然要廷推,还是在最近这种敏感时期,也不免让人惊讶的。

  等内奏事处宦官过来宣旨,领他们过宫门入殿面圣,到了殿上,他们才知道这次廷推的内容。

  内阁六位殿阁大学士,以及协办大学士,全部一任满,要换阁。

  换阁。

  换一届新的内阁上台辅政。

  皇帝让大臣们先廷议一下,这新内阁人选,以及旧内阁的大学士们的去处。

  虽然在待漏房已经有人说首辅宋之普要去云南,但现在六个阁臣全要退,这就太惊人了。

  现任六位阁老,首辅宋之普,次辅祁彪佳,然后是张国
打开APP 阅读最新章节
第659章 新内阁新首辅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